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资料图)
近日,某平台“下半年投资看好啥”的投票活动,吸引了近百万人的围观。
截至发稿,投票结果显示,AI科技投资仍被视作下半年最重要的主线机会,占比超四成,此外,处于“低估”状态的医药、白酒消费、新能源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持。
Choice数据显示,中证TMT指数今年上半年涨逾23%。其中,通信、传媒、计算机等与AI息息相关的指数,也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稳稳占据着前三的位置,成为今年上半年最赚钱的领域。
今年上半年,AI、大模型、数字经济,不仅是让相关行业股票上涨,其热度也超越了投资圈,扩展到产业界。但目前各国开始加强AI行业的监管,这对行业是束缚还是助力?
数字经济火热,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大
当前数字经济火热,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Web3.0、AIGC、虚拟人等产业受关注度高。
在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工信部表示前瞻布局人工智能、Web3.0、先进计算、6G等未来产业;加快5G、千兆光网深度覆盖,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底座。
长城证券表示,Web3.0与元宇宙逐渐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大趋势:Web3.0通过去中心化、共享、安全等架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复刻了“人与世界”的交互逻辑,成为元宇宙诞生的核心条件。
长城证券还强调,未来Web3.0 与元宇宙有望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潮流,其中产业链相关环节将会产生众多发展机会。
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指出,落实“四个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行动方案,发展区块链、Web3.0等数字新经济,推动元宇宙重大应用。
7月1日,香港宣布成立第三代互联网(Web3.0)发展专责小组,使得数字经济又获市场关注。
而人民时评7月3日表示,推动虚拟人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从企业端看,作为企业重要的数字资产,生成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的虚拟人,不仅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释放生产力,还能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和应用场景,孵化千行千面的数字员工,从而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相关机构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成为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除了Web3.0、虚拟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模型。随着OpenAI的大型语言生成模型ChatGPT刷爆网络数月之后,围绕AI的话题已渗入各行各业。AI大模型可能是当前数字经济领域最受市场关注的方向。
国内AI大模型的代表之一百度(09888.HK)在今年3月推出了文心一言,6月26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活动上表示,百度文心大模型已经迭代到3.5版本。与3.0版本相比,训练速度提升了2倍,推理速度提升了17倍,模型效果累计提升超过50%。
另外科技公司三六零(601360.SH)也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7月2日,三六零自研大模型“360智脑”在智慧城市、智慧企服场景下的应用案例双双入选“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应用十大典型场景案例”。
国内的大模型行业有多火?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耕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据她披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发布了79个大模型。
而对于大模型的应用前景,在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表示,中国进入大模型时代,其发展真正的机会在企业级市场,最应该抓住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机会。
监管问题渐受重视,各国积极推进
伴随大模型AI发展,ChatGPT等类似应用越来越火热,AI技术的进展已经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但是技术的发展在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针对虚拟人,人民时评7月3日表示,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技术,有赖于技术创新和监管护航的双轮驱动。从目前来看,AI监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监管技术不断升级、监管主体逐渐国际化。全球AI立法进程明显提速,世界各国的监管都在追赶AI的演化速度。
当地时间6月14日,欧洲议会以499票赞成、28票反对和93票弃权,高票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AI Act)谈判授权草案。按照欧盟立法程序,欧洲议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将开始“三方谈判”,以确定法案的最终条款。欧洲议会称“已经为制定史上首部人工智能法案做好谈判准备”。
《人工智能法案》已酝酿两年。2021年4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基于“风险分级”框架的人工智能立法提案,后经多轮讨论和修订。在ChatGPT等生成式AI风靡后,欧盟立法者又紧急添“补丁”。
一个新变化是,《人工智能法案》最新草案加强了对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purpose AI)的透明度要求。例如,基于基础模型的生成式AI必须要对生成的内容进行标注,帮助用户区分深度伪造和真实信息,并确保防止生成非法内容。像OpenAI、Google等基础模型的提供者,若是在培训模型期间使用了受版权保护的数据,也需要公开训练数据的详细信息。
美国在AI监管上也有了具体进度。例如白宫在今年5月宣布首个AI监管计划,承诺发布指导方针草案,以确保对人工智能的使用保障“美国人民的权利和安全”。
此外,美国还在与欧盟监管合作,以应对多个层面的知识共享机制,包括标准制定,人工智能沙盒,以及公共的大型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开源工具和生态系统。
欧盟和美国正在对用于有影响力的社会经济决策的人工智能采取不同的监管方法,例如消费金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已经通过“数字服务法案”(DSA)和“数字市场法案”(DMS)对包括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在内的在线平台进行监管。
我国相关立法也已提上日程,人工智能法草案预备在今年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6月20日,首批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也已经出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26家公司、共计41个算法榜上有名。
目前国内方面,网信办就《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是国家首次针对生成式AI产业发布规范性政策。
其中,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聊天和文本、图像、声音生成等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同时,也提出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者需要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标识等。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向,就是如今火热的AIGC、虚拟人等。
地方上,2022年,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被看作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条例》提到,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监管机制,防范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可能出现的伦理安全风险和合规风险。
不仅是国家层面,就连业内也对AI的监管产生思考。
作为OpenAI的投资人之一,马斯克都呼吁对AI应加强监管。在法国“科技万岁”科技创新展上,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呼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马斯克说,虽然这项被他称为“有史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可能会产生积极结果,但是“对公众肯定存在风险”,这项技术应该受到监管。马斯克作为亿万富翁和科技企业家,手握特斯拉、twitter和SpaceX等重要公司,他的言论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于监管对行业的影响,有专家表示,预防技术风险,保障技术安全只是治理过程,其最终目的仍然还是需要回归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层面。毕竟人工智能法律不是限制产业发展,而是引导和保障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许螣垚
编辑:effie
标签: